题目:超越管道:从可靠通信到可用通信
报告人:陈巍,清华大学教授
时间:2019年5月23日(周四)上午10:00-11:30
地点:计算中心楼B415会议室
联系人:朱宇
欢迎感兴趣的老师和同学参加!
摘要:近年来,基于用户需求预测的推送和缓存受到了无线通信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它可以将热点内容预先布置于边缘基站或终端,从而有效利用空闲的时、频资源和高质量的接入机会,并有望显著降低无线网络的峰值速率需求,实现以可扩展的计算、存储资源,换取难以扩展的能量、频谱效率。在这一新体制中,不再是由用户告诉通信系统传什么,而是由通信系统判断应该传什么,什么时候传,从而超越了传统的bit管道的角色。在智能推送和缓存中,人们不仅需要关注信息的可靠性,更要关注信息的可用性。回顾经典通信理论,数字化使可靠性得以量化描述,衍生出可靠通信的系统理论。随着无线通信“超越管道”的尝试,对于可用通信的理论探究正在蓬勃发展,形成了通信、信号处理和智能技术的交叉领域,本报告将对其机遇和挑战进行初探。
报告人简介:陈巍,男,教授、博导,北京市青联委员,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位办公室主任,“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与“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曾主持国家973青年科学专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与信息理论。
陈巍于2002年和2007年在清华大学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均为优秀毕业生)。2005年至2007年间,作为访问学生在香港科技大学进行联合培养。2007年7月留校任教,2010年晋升副教授,2012年破格晋升教授,后经人事制度改革进入新教研系列,任长聘教授。2010年12月至2014年5月任电子系通信研究所副所长,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任电子工程系副主任。10年6月至9月受UK-China Science Bridge Fellowship资助访问英国南安普敦大学,14年6月至9月受法国政府资助访问巴黎高科任客座教授,15年7月至9月、16年1月至3月访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开展合作研究,2018年7月参加牛津EMI培训。
主要学术兼职包括IEEE高级会员,中国通信学会新锐论坛执行主席、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信号处理分会委员、信号处理理论专业组轮值副主席,北京通信学会理事,北京市专家联谊会信息工程组联络员,北京人才研究会副秘书长,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Education, IET Communications,China Communications等国际期刊编委,IEEE ICC 2019无线网络分会,IEEE Globecom 2017通信理论分会等技术委员会主席,西北工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等多所院校讲座/客座教授。曾任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tters编委,IEEE VTC-S 2011技术委员会主席,IEEE ICC 2010无线分会技术委员会主席等。
曾获第十四届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奖一等奖、第十七届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首届中国通信学会青年科技奖、第五届IEEE通信学会亚太区最杰出青年学者奖,中国电子学会信息论青年新星奖,2009年IEEE马可尼论文奖,2012年IEEE智能电网通信会议、2007年IEEE国际跨层设计会议、2006年IEEE国际通信大会最佳论文奖。
地址:上海市淞沪路2005号复旦大学交叉二号楼B6001室 200438
电话:021-31242602 Email:cse@fudan.edu.cn
版权所有: 2019年 复旦大学通信科学与工程系
关注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