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年11月6日上午9:30
地点:交叉二号楼E1006报告厅

1
讲座活动一
主题:
超结构VCSEL:赋能先进传感与通信
时间:
2025年11月6日(周四)09:30-11:30
地点:
复旦大学江湾校区二号交叉学科楼E1006报告厅
主讲:
常瑞华院士
主讲人简介:常瑞华,博升光电创始人兼董事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勤讲座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Whinnery讲座荣休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常瑞华曾担任贝尔通信研究的技术成员(1987-1992年)和斯坦福大学助理教授(1992-1995年)。她于1996年加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EECS教授。她于2006年至2020年担任Whinnery特聘讲座教授;2006年至2017年担任纳米科学与工程研究生项目主任;2014年至2019年担任工学院副院长。
常教授的研究兴趣涵盖半导体光电子器件、材料及应用。在过去的40年里,她致力于VCSEL的多个方面研究,包括平面VCSEL结构、用于波长调谐的MEMS-VCSEL以及用于3D成像的VCSEL阵列。她曾荣获2024年IEEE Nick Holonyak Jr.勋章、2018年大川奖、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发展奖章以及2011年IEEE David Sarnoff奖。她曾于2007年至2012年担任《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主编,是IEEE LEOS理事会、OSA董事会的成员,并担任2021年Optica(原OSA)主席。
主办:
未来信息创新学院

摘要
面发射半导体激光芯片(VCSEL)技术自90年代以来已经在光通信、3D传感和光学成像等广阔的领域中应用并取得显著商业优势。VCSEL是为AI节点和数据中心提供低功耗、高数据速率的关键技术。基于VCSEL的3D传感器在消费电子产品的人脸识别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高精度3D传感器现已部署于多种机器人和自动导引车系统中的避障和环境监测。
利用单层高折射率对比度、近波长结构(即HCM、高对比度超构表面和高对比度光栅)来操控光场的技术,已在VCSEL中取得了巨大进展。基于HCM 的VCSEL和光学元件也为传感和光互连带来颠覆性的性能。
本次演讲将讨论一种新型偏振结构光3D传感器,能够在存在反射表面的场景下(如玻璃、镜子、金属和水面以及角落)实现精确的深度测量,为机器人、AR/VR、物流自动化与制造以及A人工智能物联网提供先进的功能。
随着AI大模型的迅速发展、参数量和计算需求不断攀升,连接服务器内GPU的纵向扩展互连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目前纵向扩展互连主要依赖铜缆;但铜缆在带宽密度、能效以及远距离信号完整性方面存在瓶颈,是AI基础设施发展的巨大障碍。基于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的近封装/共封装光学(NPO/CPO)技术,在带宽密度、能效以及传输距离方面实现了根本性飞跃,是下一代纵向扩展互连技术。
在本次演讲中,我们将探讨这一技术所带来的巨大机遇,概述各方需推动的关键创新,推动下一代AI基础设施的发展。
地址:上海市淞沪路2005号复旦大学交叉二号楼B6001室 200438
电话:021-31242602
Email:cse@fudan.edu.cn
版权所有: 2019年 复旦大学通信科学与工程系

关注微信号